当前位置:首页 > 华豫之门 > 华豫之门

20160915华豫之门视频和笔记:汉代漆器耳杯,战国玉璜,羽觞,玉璜

时间:Sep 19人围观

本页提供2016年9月15日河南卫视《华豫之门》视频在线观看和重点文字笔记,鉴定专家和估价专家对汉代漆器耳杯、战国玉璜等藏品进行了鉴定和估价。鉴宝档案提供《华豫之门》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汉代漆器耳杯

汉代漆器耳杯

图:汉代漆器耳杯

这是一对木胎大漆的耳杯,也叫羽觞杯,“觞”这个字,在古文当中,它是酒杯的意思,而这个“羽”字,就是酒杯的两边有两个耳朵,它就像鸟的一双翅膀一样,因此,这一类的杯子,古人称之为羽觞杯,主要流行在战国到汉晋这一段时间,在汉代的时候,这种漆器工艺,取代了青铜器,作为皇家贵族的一个,特别喜爱使用的一个物品,因为它比青铜器更轻,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得心应手。这也是加速了汉代时期,青铜器没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汉代有个很著名的叫《盐铁论》,在这本书当中,它有这样的记载,说一杯要尽百人之力,一屏风要借万人之功。说明做这样的一个漆杯,它是很费工费时的,因此也不是一般人使用的东西。

我们看这一对漆的耳杯,它是红黑两式的竖杯,整个基调呢?很朴素大气,手上掂起来的这种分量非常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经过了两千年的变化,它里面的这种木胎,因为脱水变成了干枯而造成的,我们会看到它的表面的这些漆,随着里面木胎的这种干枯,皱皱巴巴的,整个杯子也有变形,这种变形是非常自然的,这种情况也是现代造假所不能达到的一种效果。它确实是汉代的木漆木胎的,一个羽觞杯的真品。

战国玉璜

战国玉璜

图:战国玉璜

这个玉器的造型是玉璜,玉器表面的纹饰它使用的是战国到西汉最常见的一种勾连纹。在我们国家的考古出土记录里面,还没有找到有这么薄的玉璜存在,那这个是不是就一定不对了?不一定。这是一件毫无疑问的和田玉制品,从它的勾连纹使用的砣工方面完全是符合战国时期加工玉的砣痕技法,而且从它的包浆来看和战国时期出土的其它玉器表面的包浆如同一辙。

这么薄的玉器是怎么加工出来的?透过这个玉非常清晰的看到画片上的图案,即便是今天使用电动工具在这么薄的玉器上面砣,肯定一碰就碎。在很多战国的、西汉的这种龙、璜里面加工工艺一般是存在这样的,先在很厚的切割好成型的,比如一个璜,我切成一个成型的素璜,然后把两面工都雕好了中间一切割自然就分成两个。如果是陈设的镶嵌的就不需要在背面雕工了。如果是需要雕的在有一定厚度的情况下在另一面补工。至于这个藏品它是个单面工,我觉得它是反着来的,应该是先把纹饰加工好然后再去打磨。综合所述这件玉璜是战国晚期的薄胎玉璜无疑。

古玩鉴定知识点

羽觞杯又叫耳杯,主要流行在战国到汉晋时期,漆器很费工费时,因此用得起它的人非富即贵。

《周礼》对璜的注释曰:“半璧曰璜”。就是说把一个玉璧从中间切开,就成了两个玉璜。玉璜起初是进行宗教礼仪活动时巫师佩戴的挂饰,后来慢慢演变成有身份地位的人可以佩戴的饰品。

20160915华豫之门视频和笔记:汉代漆器耳杯,战国玉璜,羽觞,玉璜

文章评论


  • 甄宝 评论: 专家的讲解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