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青釉 > 青釉

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特征的鉴别

时间:Sep 12人围观

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成熟后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相继出现。而每出现一种新生事物,就把瓷器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并对以后瓷器的生产起着导向性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瓷器已逐渐普及使用,瓷器生产也日益增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瓷器以南方最为发达,浙江一带以越窑系诸窑器形纹饰,可以代表全国瓷器的演变和风格。

最早提到越窑的是唐代陆羽的《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越瓷类玉……”越窑主要产地在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周时为越国,唐为越州,因此而得名。越窑自东汉创烧青瓷以来,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从未间断过。越瓷发展迅速,窑址遍布周边地区,如绍兴、上虞、余姚、宁波、奉化、余杭、湖州等地,是中国最早形成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

瓷胎:三国时期的越窑瓷器,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两晋时越窑胎骨比以前稍厚,颜色较深,呈灰或深灰色。东西晋时变化不大,南朝时多数胎壁致密,呈灰色,少数胎质较松,呈土黄色。

青瓷  虎子

釉色:三国时期釉质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釉和青釉少见。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牢固,少数有流釉和釉层剥落现象。两晋时期釉层较厚且均匀,普遍呈青灰色。南朝时越瓷釉色为青黄釉和黄釉。

装饰:三国时器物花纹比较简朴,保留着前代的风格特点。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和耳面印叶脉纹等。三国后期出现斜方格网纹,并在谷仓上堆塑人物、飞鸟、亭阙、走兽和佛像等,装饰逐渐趋向繁复。西晋时纹饰有铺首、弦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或忍冬、飞禽走兽组成的纹带,以及刻画细腻的龙头、虎首和熊形状的器足,使器形稳重大方,很有气魄。东晋早期的纹饰以弦纹为主,晚期开始采用莲瓣纹,西晋出现的褐色点彩普遍使用。南朝以莲瓣纹为主,褐色点彩仍然流行,褐点小而密集。

三国时的器物品种有碗、碟、罐、洗、盆、盘、香炉、虎子等。随葬明器有钅焦斗、火盆、鬼灶、鸡笼、狗圈、谷仓、碓、磨等瓷器。西晋越瓷的类型有盘口壶、扁壶、鸡头壶、酒具、餐具、文具和卫生用瓷等大都具备,明器比以前增多。东晋越瓷与西晋越瓷相比,种类变化不大,但讲究配套,如瓷碗、碟大小配套,不同尺寸的碗有10种以上,碟也有5种左右,饮食器皿已经相当齐全。南朝越瓷种类与前代基本相同,制作工艺更有所进步。

上一篇:战国秦汉青瓷特征的鉴别

下一篇:没有了

本文地址:http://www.jianbaodangan.com/qingyou/3136.html

文章评论